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当今时代,山东省建筑与交通双碳创新创业共同体无疑走在了前列。近日,记者从山东省建筑与交通双碳共同体获取了最新资讯。这一以“政产学研金服用”为核心的创新平台,自2024年起慢慢地增加各项科学技术创新要素的集聚与优化配置,成为引领建筑与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
双碳共同体的形成旨在彻底改变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全方面提升科学技术创新供给能力,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它专注于低碳先进材料、绿色新型能源、高端智能建造、双碳智慧服务和城乡宜居生态等五大关键领域,通过优化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融合,探索出一条适合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在过去一年中,双碳共同体自主组织实施了《高速铁路典型工程段近零碳建设模式构建与示范》等六项科学技术研发项目,涉及城市更新的绿色低碳技术也得到了充分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过不懈努力,双碳共同体不仅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还加强了对科研成果的归集、评价与应用。截至2024年底,该共同体从在研项目中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包括《高速公路无土路基桩板结构绿色建造关键技术》等。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双碳共同体还成功申请了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展示了强大的研发技术实力。
在推动工程建设的同时,双碳共同体积极探索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以及成果的市场化发展。例如,针对新型轻质高效节能不燃复合外模板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投入6370万元,预示着未来可实现绿色新型建材和碲化镉发电玻璃等产品的批量生产。这一举措预计将为行业的低碳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同时,双碳共同体还致力于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尤其是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开发了绿色新型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项目占地142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达到6.6亿元。一期项目侧重于石墨烯高效率节约能源保温材料的生产,预计年产能力将突破900万平方米,形成较为强大的市场供给能力。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双碳共同体不止于材料的研发和生产,还热情参加重大示范项目的建设,如烟台八角湾国际体育中心和西渝高铁等,这些项目不仅标志着低碳技术的应用进程,同时也成为行业发展的示范标杆。
截至2024年,双碳共同体已吸纳41家成员单位,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合力,带动上下游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共同体的影响力,也为山东省建筑与交通行业的低碳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推动低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双碳共同体将继续深入探索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与平台建设等各方面的创新模式,力求打造全国绿色低碳的新标杆。通过服务山东省的新旧动能转换和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双碳共同体的努力将促进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通过这样的努力,不仅能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重要力量。
总的来看,山东省建筑与交通双碳创新创业共同体正以其综合性、开放性和高端化的特点,引领着行业走向更为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平台能取得更辉煌的成就,让绿色低碳成为行业的主旋律。此时此刻,建设更美好的明天已然是我们共同的期待和责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